新冠病毒疫情期間,有這樣一群人,與醫生一樣逆向而行、不辭辛勞。
他們日夜奮戰,以對專家的采訪及時解答人們關心的問題,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抒寫人間真情。
曾經,他們都是影視傳媒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的學生。今天,他們都是用筆作戰的戰士。
兩個多月以來,他們不停地記錄別人的故事,現在,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故事。
精準分析,動態呈現
2008級吳嘉川 美國NBC數據可視化記者
起初為了能確認湖北之外的每日更新的數據,她每晚都會閱讀國內各城市微博、衛建委、疾控等官方賬號發布的消息,形成數據。之後一周,整理到的數據就成為了公司上下報道的標準,為她所在的交互可視化團隊報道常規選題提供了寶貴材料。隨著後來疫情在全世界包括美國的蔓延,盡早發布的常規選題為後面做很多原創選題提供了時間。
2009級徐雨月 上海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外語部全媒體記者
疫情報道期間,她主要在各類海外傳播陣地保持高密度的內容更新,幫助世界第一時間了解疫情的真實進展和中國在戰疫、防疫過程中的果斷決策和全體人民特別是一線工作者的努力。同時,她也聯系了一些在滬的外國人,通過讓他們手機上傳素材,原創編譯了一些視頻,讓更多在海外的外國人,看到他們的同胞在中國最真實的狀態。
很多外國人看了他們的新聞後,被中國醫護人員的奉獻感動,每天也了能收到來自全世界各國的留言和祝福。這也體現了在新媒體時代,作為一名編導,她選擇了更多樣和靈活的方式去完成內容輸出,講好中國故事。
2009級肖書瑤 《解放日報》上觀新聞數據新聞中心記者
她從大年三十當晚回到工作崗位,直到今天沒有休息過一天。她認為,對於媒體機構和媒體人自身而言,這次疫情報道是一次對突發新聞的組織策劃與新聞基本功的大考。作為一名數據新聞記者,她從與各項復雜數據的對話中找出線索,保證每個細節與數字的真實……盡己所能,提供著公眾需要的數據和新聞。
2010級熊捷 《人民日報》新媒體編輯
那些在互聯網上被廣泛轉發、感動了無數國人的許多圖片新聞就出自她和她的團隊之手。疫情期間,她時刻緊盯前線,第一時間在網絡上發布準確消息,讓真相走在謠言前;收集整理各種科普,編輯大量提示信息,引導輿論,聚集關註,穩定和疏導公眾情緒;不斷挖掘各行各業的感人事跡,製作視頻和海報;他們還利用自身平臺開通各種求助通道,收集患者信息,讓不少人成功住院得到救治。有一分熱,發一分光。在這樣的時刻,她才更深切地找到自己為什麽執著於做一個媒體人的意義和價值。在付出的同時,這個職業所能親歷和見證的,回饋給她的是更大的勇氣和能量。
(附件中含詳細系列組圖)
臨危受命,將心比心
2012級王仲昀 《新民周刊》記者
他通過許多個電話采訪抗疫一線的人物,整理出他們的故事後,他說自己感受到了人民在面對疫情時所展現出的“恢弘”、“靈活”與“積極”。這些口述的采訪與整理,讓他深刻地體驗到“今日我之記錄,為他日之歷史”。
2012級莊夢蕾 《中國新聞周刊》新媒體記者
她認為,對於敘事性的稿件,如果能就疫情中人們最關心的問題,去找到靠譜權威的專家回應,不需要太多寫作技巧,在特定的階段就會是一個成功的稿件。把握稿件邏輯,橫向對比差距,她在報道中時刻體現著自己的專業表達。
2010級李楚悅 《解放日報》上觀新聞原點欄目記者
她說記不清疫情爆發以來的自己打了多少電話,也記不清自從為了征集故事,把聯系方式公開後,她接過多少來自武漢的電話。寫過醫生、護士、警察、記者、誌願者、病人……他們每一個人看起來是如此平凡,卻又總在電話那頭講出絕不普通的故事。在無數的答卷裏,她有了更多確認,確認曾經習以為常的歲月靜好是依靠誰的奔忙,確認什麽樣的人身上泛著光,也確認了作為記者,筆要朝向何方。
無微不至,恰聞博識
2014級牟雅菲 財新傳媒記者
疫情期間采寫財經報道時,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疫情的影響已嚴重滲透各行各業,大到整個二級市場、債券市場,小到具體行業的具體企業。對於多數行業及企業而言,今年一季度尤為艱難。不過,同時疫情也為在線辦公、在線教育、生鮮電商、口罩醫療等行業催生利好條件……在對各行各業的采訪中,她的報道讓我們感悟著民生百態。
2015級秦元舜 《新聞晨報·周到》記者
疫情期間走訪了許多線下數碼零售店,采訪了眾多中小科技企業後,他的選題出乎意料多了起來。他們有的在疫情中遭遇客流困境;有的為災區捐款捐物;還有的采用自身技術手段抗疫。有價值的選題其實無處不在。“走”出來,“聊”出來的過程中,他帶來了更多的真實故事。
當媒體報道與世道人心相連,當“今日我之記錄,為他日之歷史”,師大的廣電人們並肩奮戰,呈現了特殊時期一個又一個的中國故事。是力量也是傳承,是使命也是人生。他們同屏共振,他們“疫”不容辭,他們同心戰“疫”,他們為愛發聲。他們的身影是師大教育的美麗答卷,他們的付出是專業精神的生動註解。
謝謝這些師大人的記錄,我們為他們驕傲。
(供稿、攝影:影視傳媒學院)